理论与实践

15号兵团提高少数民族自卫民兵力量的训练质量及随时备战水平

11/26/2025 9:31:22 AM

提高自卫民兵力量,特别是少数民族自卫民兵的训练质量及随时备战水平是15号兵团党委、司令部一直以来通过多种科学、适当的措施集中领导、指挥并组织落实的一项任务,以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和使命。

15号兵团首长与优秀自卫民兵合影留念

15号兵团在嘉莱省、广义省、广治省等三个国防安全战略重点省份驻扎并执行经济社会发展与巩固国防安全相结合的任务。这里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同胞1

多年来,在积极推进各项生产项目及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同时,15号兵团着重领导、指挥各经济国防的机关切实抓好自卫民兵力量的训练与随时备战工作,特别是少数民族自卫民兵力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自卫民兵干部、战士对训练、随时备战任务以及参与维护当地政治安全、社会秩序的认识和责任感逐步提高,各自卫民兵单位的组织编制不断得到巩固与完善,确保人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训练准备工作得到了各级单位、机关的党委、指挥员的高度重视和全面扎实的投入,训练内容与方法不断得到创新,紧密结合任务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此训练成果不断提高2。各自卫民兵单位在随时备战、作战及战斗保障等方面的能力发生了许多积极变化,为维护地区的政治安全、巩固“民心阵地”以及构建坚强的全民国防阵势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15号兵团所驻的地区政治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增长势头,两级地方政府组织运行稳定。然而,边境地区的农村安全形势仍潜藏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各敌对势力继续加大破坏力度,企图分裂我国民族大团结。在此情况下,本兵团的自卫民兵力量同时承担多项任务,这对训练及随时备战工作的落实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自卫民兵力量的训练质量及随时备战水平,本兵团重点落实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自卫民兵力量对训练及随时备战工作的认识和责任感。由于自卫民兵力量主要由埃地族(Ê Đê)、嘉莱族(Gia Rai)、色当族(Xơ Đăng)、叶坚族(Giẻ Triêng)、岱依族(Tày)、侬族(Nùng)等少数民族为主3,其文化及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提高自卫民兵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是自卫工作的重要要求,对各项任务的执行结果,特别是训练和随时备战任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据此,本兵团继续以全面、突出重点并贴近任务的方向创新并提高宣传教育工作质量。宣传内容重点围绕我党、国家、中央军委及国防部有关国防安全任务、《自卫民兵法》、《国防法》、各敌对势力、反动势力的阴谋与手段、所在地政治安全、社会秩序的形势、自卫民兵力量的职能、任务以及在新形势下提高训练的质量和备战水平的必要性等各项决议、指示。

在实施过程中,本兵团灵活、创新、多样化地运用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及方法,确保与各对象的心理特点相适应,将基础教育与各民族、各村寨的优良传统教育紧密相结合,同时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党员、团员在自卫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群众动员工作的政策,提高各单位与各村、各户联系模式的有效性,增强自卫民兵力量与单位之间的团结与信任,从而形成认知和行动上的统一,切实提高自卫民兵的训练质量与战斗力。

二是,做好训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本兵团继续指导各机关、单位深入贯彻落实上级与兵团有关训练工作的各项决议、指导意见4,着重抓好训练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全面掌握劳动者的数量与质量,特别是将其政治素质与文化水平作为选拔参与自卫民兵力量的依据,按照“强大、广泛”的方向,健全并完善组织编制,确保结构合理,力争建设一支拥有80%以上的士兵为少数民族,50%以上为地方少数民族的自卫民兵队伍,确保各个年龄段之间的连续性。要选拔有能力、有经验、责任心强的干部,以组建专职训练干部队伍,同时认真做好为自卫民兵单位的指挥员和训练干部的培养工作。

指导各机关、经济国防团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和季节性特点,制定不影响生产活动的适当训练计划,以保证参与训练人数最高。此外,调动一切资源,根据实际情况,重点修缮、改造并更新训练场地、靶场等设施,确保正规化、统一化,充分准备训练计划、教案、教学模型及物资等内容,彻底克服训练中存在的物资、武器装备、训练场地等方面的短缺。

三是,主动创新训练的内容与方法,提高随时备战能力。贯彻落实好这一措施将有助于提高自卫民兵的训练与随时备战的质量。因此,本兵团指导各机关、单位紧紧围绕“基础、务实、质量”的方针,开展全面性且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训练,确保紧贴任务需求、训练对象与地域特点。要注重培养熟练使用编制内的武器装备、作战车辆、各类爆炸物及辅助工具;熟练掌握自卫战术,尤其是山地、边境地区的作战战术以及驻守地盘的坚守技能。加强基于情景和作战方案的训练,以保护单位的生产设施、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范并应对敌方越界入侵、领空侵犯以及抗灾救援、搜救的处置技能。对机动作战的自卫民兵力量,应着重提高机动、快速反应以及与防备区内的其他武装力量的协同作战能力。

为提高训练效果,本兵团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及数字化转型在训练管理、指挥中的应用,运用积极、现代的训练方法,增加实践训练时间,轮换分组训练,实行“小分组、多批次”的训练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制定多种措施来改善、消除弱项并加强课外辅导与补训。创新竞赛、训练科目、检验与评估的内容及形式,并在每个培训主题结束后开展评估结果,为今后的训练总结经验打下基础。推广由京族民兵战士帮助少数民族民兵战士在训练、工作与生产劳动中的互助模式。此外,各机关、单位继续研究、补充新的训练内容并建议增加难度较高等科目的训练时间,以适应少数民族群众的认知水平。

同时,各单位主动审查、调整、补充并熟练开展保护重要目标以及与地区防御作战的协同计划的各类计划与作战方案。在各节假日及国家重大政治事件期间,特别是在执行自然灾害、灾难事故救援任务时,严格落实随时备战值班和巡逻执勤制度,在需要时随时调动民兵力量。提高与驻地各职能力量的协作配合能力,准确掌握情况,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确保不陷入被动、不出乎意外。

四是,为自卫民兵力量在执行训练和随时备战任务时的各项标准、制度与政策提供良好保障。本兵团按照《自卫民兵法》规定、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继续研究并完善内部规章制度与政策,同时根据各经济国防团的资源情况,可以增加补助津贴。定期公开、透明地宣传并贯彻自卫民兵力量在执行训练、随时备战以及防灾减灾、搜救等任务时所享有的工资、补贴和社会福利等标准与制度。与此同时,为每名自卫民兵在时间和工作安排上创造便利条件,使其安心地参与训练,取得最佳效果。及时、准确地办理并兑现各项待遇,做到对象正确、标准准确,加强对待遇发放与经费结算的检查监督工作,杜绝混淆及差错现象。提高政策以及群众动员工作的成效,及时鼓励、帮助家庭困难的自卫民兵解决就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问题。大力推进“军队携手共建新农村”、“军队携手助力脱贫,不让任何人掉队”等活动,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深刻认识到自卫民兵力量在各机关、单位开展国防军事工作中的作用以及驻地的特殊特点,15号兵团决心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自卫民兵力量的训练质量以及随时备战能力,与其他力量一道,在新形势下为坚定保卫祖国战略要地作出贡献。(完)

作者:15号兵团司令员 黄文士 少将

                             

1.与老挝和柬埔寨接壤,边界线总长为251公里。

2.每年对100%的自卫民兵单位开展训练,其中75%以上为良好及优秀成绩,与各地协调参与防备区作战演习并取得良好效果。

3.少数民族自卫民兵数量占比超过70%,其中所在地少数民族自为民兵占比超过50%。

4.中央军委于2022年12月20日颁布的1659-NQ/QUTW号决议;15号兵团党委于2023年4月10日颁布有关提高2023-2030年及后续年间的训练质量的168-NQ/ĐU号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