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

首都河内武装力量全力以赴打造坚固防备区

11/21/2025 6:52:36 AM

基于对防备区建设重大意义和重要性以及首都河内特殊战略地位的深刻认识,首都武装力量与首都党委、政府和人民一道,全面、同步地部署各项内容和方案,力争建设日益坚固的防备区。

河内是“全国之心”,是国家政治和行政中心,是文化、科学、教育、经济和外交的重要中心,在国家国防和安全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为河内强大发展维护和平稳定的环境、社会秩序和安全并且不负首都之名,这起着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都河内司令部司令员陶文认少将探望慰问参加A80仪仗方阵的干部

近年来,首都河内武装力量充分认识到党、国家、中央军委、国防部和河内市委关于国防和安全任务的各项决议和指示,发挥核心作用,主持协调各部门、机构,为市委、市人民议会、市人民委员会领导和指导防备区建设工作发挥了良好的咨询作用,取得了较为全面的成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重点开展了面向主体的国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了干部、党员、军队和人民群众履行国防安全任务的意识和责任感,社会经济发展与加强国防、安全和外交工作相结合紧密落实并取得了切实成效。全民国防和全民国防阵势与人民安全阵势紧密相连,根据首都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不断夯实防备区潜力、军事潜力和“民心阵地”。首都武装力量建设精良、精干、强大,随时准备战斗,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取得胜利,为河内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之心”这一称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及未来,保卫祖国的任务迈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诸多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首都地区政治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防安全和外交工作得到巩固和加强。然而,这也是敌对、反动势力和政治机会主义势力集中开展破坏活动、手段日益狡猾的地区,犯罪形势,特别是高科技犯罪、有组织犯罪等,有时变得错综复杂。与此同时,快速城镇化和两级地方政府体制的负面影响,以及乡级行政的调整,给防备区建设工作带来了新而复杂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首都武装力量继续积极主动、团结一致、发挥核心作用,与首都党委、政府和人民一道,着力构建日益稳固的防备区,并提出基本内容和解决方案。

首先,要加强各级各部门、各力量和全体人民对建设国防备区的宣传教育,提高其意识和责任感。为此,首都司令部党委继续建议市委、市人民议会、市人民委员会领导和指导各部门、机构和地方全面组织和推进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国民国防安全教育水平,使干部、党员和全体人民对建设国防备区任务的意识和责任感发生明显的转变。宣传教育内容要广泛、全面但需要有重点。

为提高效率,首都河内司令部指示各机关单位和乡级军事机关积极向党委和各级领导提出建议,以改进组织、维护秩序、有效运作河内市党部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后各级国防安全教育委员会的工作。同时,加强常设机构在为民众,特别是政治体制领导干部、宗教领袖、少数民族和学生组织国防安全培训教育方面的作用。首都武装力量继续发挥“工作队”的作用,积极开展群众动员工作,构建全民大团结,建设基层政治体制。一方面,要切实贯彻“知恩图报”、“首都军队与民兵携手建设新农村、文明城市”等运动,另一方面,要积极挫败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一切阴谋诡计。由此,要从基层开始,不断增强政治精神潜力,夯实“民心阵地”,将河内建设成为“政治和思想的坚固堡垒”。

第二,要将社会经济发展与加强国防安全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根据《红河平原区域规划》以及中央政治局于2022年5月5日颁布关于《2030年前及2045年愿景首都河内发展方向和任务》的15-NQ/TW号决议、政府总理于2024年12月12日颁布关于《批准首都河内2021-2030阶段及2050年愿景的总体规划》的1569/QD-TTg号决定以及两级地方政府组织工作的初步成果,首都河内司令部继续与相关部门协调,建议市政府审查和调整与加强和巩固国防安全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特别是巩固国防备区的潜力和军事阵势,重点发展城市区域1,构建“多极多中心”结构,既发挥各区域的潜力和优势,又构建稳固的互联互通的防御体系。

秉持“经济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国防安全建设”的理念,首都河内司令部继续做好国防国家管理工作,密切评估各项计划、项目和社会经济发展项目,特别是涉外因素的项目以及国防、安全和外交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定期调研和掌握辖区内企业和产业集群,特别是机械制造、冶金、化工和电子等领域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制定产业动员计划,做好生产转产、设备维修和技术升级的准备,确保战时国防需求得到满足。同时,调研和掌握可动员的后备技术资源,确保战时第一年的国防需求,并在形势需要时迅速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为助力建设文明现代化的城市,首都司令部协调各部门、机构、分支机构和地方政府,加强对武装力量的领导和指导,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同时,继续建议市政府投资建设具有长远眼光、跨区域和国际一体化的同步、多元互联的交通运输系统,包括高速公路、国道、环城路、门户枢纽、跨越红河和端河的桥梁系统、连接卫星城市与中心城区及周边省份的城市轨道交通,连接经济走廊和经济带的物流系统等,这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突破;同时,在必要时随时准备将上述设施转用于国防安全任务。

河内首都司令部首长视察指导多福乡的防灾减灾工作

第三,重点建设互联互通、坚固的军事防御体系。近期内,指示各区域防御指挥部、各乡镇军事指挥部接收、管理和保护现有军事设施,包括指挥所、作战工事、支援集群、后勤技术基地、地下设施等,确保其安全无虞,防止损毁或退化,并做好随时动员和投入使用的准备。继续与各部队协调,审查和掌握现有军事设施体系的现状,建议市政府根据行政地界的调整及时调整军事设施建设规划。实施过程中,重点在于继承现有设施,并结合驻扎在该区域的部属单位,构建覆盖面广、相互连通、稳固的防御阵地,避免资源重叠、浪费和效率低下。

在此基础上,继续建议市政府将防御工事建设与民防建设相结合;调动资源,按照调整后的规划和路线图进行建设;优先为主要防御阵地和方向的军事设施新建和修缮,以及具有高度两用性的重要工程拨付预算。重点利用城市地区,特别是国防安全要地的地下工程和坚固建筑,将其作为作战哨所、各级指挥所、重点防备区域、后勤技术基地、支援点、防御支援集群等,在紧急情况下牢牢守住阵地。同时,充分发挥城市西北边丘陵山地地形的价值,改造建设后勤技术基地、疏散区、作战基地、后方基地、侧后防线等防御集群,形成坚固、互联、前后纵深的防御阵地。将中心城区、卫星城、平原、山地丘陵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满足短期和长期需求。加强乡级军事指挥方向,重点落实两用工程建设,做好军事和国防动员的准备,从基地构建广泛防御阵地,在战时落实“每个街区、每个村庄都是一座坚固堡垒”的方针。

第四,建设一支强大、精干、现代化的首都武装力量,作为首都防备区建设的核心。首都河内军事党委和司令部重点领导和指导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全面、战备水平高、真正值得信赖的政治力量、对党、政府和人民绝对忠诚的战斗力量。重点建设一支“模范型”的强大、综合性的机关、单位和学校,同时建设一支廉洁、强大的各级党组织。集中建设一支战斗力强、机动灵活、快速转战的精锐主力部队,与其他部队密切协调配合,牢牢守卫首都。建设一支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的强大预备役部队,一支“强大、广泛”的民兵和自卫力量,使其能够根据各地区特点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从基层、远距离地参与自然灾害防治、搜救、防火防爆、森林保护等工作,维护首都的和平与安宁。

目前,要重视乡级军事指挥体系的审查和完善,继续向市党委和政府建议,加强乡级军事指挥干部的培训教育,提高其素质,提升区域防御指挥部的工作成效,使其成为基层指导和组织国防军事工作有效实施的核心力量。在提高科目训练演习质量方面取得突破,特别是区域防卫演习和市防演习,及时补充完善理论,同步落实各项措施,推进正规化、纪律化、高战备状态的建设,为提升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做出贡献。重视对部分部队进行设施装备现代化建设,推进军事行政改革,在机关、单位、学校应用信息化和推动数字化转型。同时,严格保持纪律和战备状态,指导各机关、单位积极构建和完善作战计划、协调计划和合作机制,以保护重要区域和重要目标。尤其要根据政府于2019年9月5日颁布的03/2019/ND-CP号法令,与市公安机关密切协调,掌握形势,及早、远程、自下而上地处理案件,防止案件扩散、延长或形成“热点”。全力保障辖区内工程、目标和重要政治活动的安全。

首都武装力量本着积极主动的精神、严谨细致的工作方法、稳健灵活的步骤,继续发挥核心作用,决心克服一切困难,构筑坚实的防御体系,为首都河内建设创造有利环境,促进首都快速、可持续发展,日益繁荣、美丽、文化底蕴深厚、文明、现代化,不负全国人民的信任、热爱和期望,不负“英雄之都——和平之城——创新之城”的美誉。(完)

作者:河内市委常务委员、首都司令部司令员陶文认少将

                                      

1. 西北部(高科技、教育和科研中心);南部(物流、辅助产业、机械、加工);东部(贸易和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