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与时评

美国“金穹”反导防御体系:前景与影响

10/21/2025 8:28:44 PM

2025年1月27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签署行政令,指示建设旨在保护美国本土免受对手导弹袭击的“铁穹”防御体系,后来该计划被更名为“金穹”(Golden Dome)。那么,这一“金穹”防御体系究竟如何?其前景与对全球安全格局的影响如何……这些问题正受到国际舆论高度关注。

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布“金穹”反导计划(图自美联社/人民军报)

关于金穹反导防御体系的概述

美国“金穹”反导防御体系是在国家导弹防御(National Missile Defense,NMD)基础上,整合若干尖端技术,尤其是低轨卫星体系,以在应对来自空中、海上、陆地及外层空间的导弹威胁方面形成压倒性优势,进而保护美国全境安全的构想。

研究者指出,“金穹”的设计比以往任何防空或导弹防御系统都要复杂得多,其采用了四层一体化防御结构。第一层为部署于太空的传感与锁定目标层,利用雷达、低轨卫星与其他监视设备对敌方发射进行早期探测,及时预警、跟踪与处置。其余三层则部署于地面,包括雷达系统、拦截导弹以及可能的激光系统。这四道防线紧密协作,构成对美国的坚固防护网。美国军方认为,“金穹”具有若干显著特点:依托数百颗环绕地球运行的集成卫星;配备先进传感器与现代拦截技术;具备在敌方导弹发射后立即发现并摧毁之的能力。该体系声称可在导弹袭击的四个阶段执行探测与拦截:发射前、刚离开发射台、在飞行轨迹中及导弹将要命中目标之前。此外,“金穹”将以阶段性方式持续更新并推进技术能力。

事实上,关于构建保护美国的反导体系的设想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由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总统提出,即战略防御倡议(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SDI)——俗称“星球大战”计划。该倡议旨在建立以卫星或激光束等手段,在美苏导弹飞抵美国本土前将其拦截摧毁的庞大体系。为实现这一愿景,里根总统曾号召美国全体科学家“贡献卓越才华”,共同为这一“带来希望的未来愿景”而努力。然而,当时科学界普遍认为,如此复杂的计划在20世纪末难以实现。其后该倡议因费用高昂、当时科技尚未成熟以及受到美苏弹道导弹防御条约(ABM Treaty)制约而被搁置。

在推动“金穹”建设的过程中,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称华盛顿正在完善罗纳德·里根40年前提出的构想,意在从根本上消除对美国的导弹威胁;他同时透露,“金穹”也受到以色列“铁穹”系统(Iron Dome)——自2011年起得到美国支持发展的系统的启发。特朗普表示,“我们曾协助以色列构建了高效的防御体系。如今我们的技术又更进一步了。”

上述言论表明,白宫高层有意将构建一个比“铁穹”更先进、更有效的反导体系作为优先目标。据统计,以色列的“铁穹”在历次冲突中拦截敌方来袭火箭弹的成功率约为90%,最近一次大规模来自伊朗的导弹袭击中亦有显著表现。

前景展望

研究者普遍认为,美国发展“金穹”计划具有较高可行性,但其实施进程将取决于多重因素。

首先,从技术层面。导弹防御局局长希斯·A·柯林斯(Heath A. Collins)空军中将指出,未来五年内,美国将在若干新兴技术上取得重大进展,例如:太空拦截机、定向能(directed energy)与非动力学拦截技术等,这些可为“金穹”补充更多防御层次。尤其是雷达、红外探测与空间技术的突破,可能促成新一代一体化导弹防御体系的开发,实现技术创新并控制成本。此外,“金穹”还能利用现有防御装备作为基础,包括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宙斯盾(Aegis)海基系统、F-35隐身战机以及爱国者(Patriot)导弹阵地等。然而,特朗普政府在推进“金穹”时仍需解决若干难题:(1) 防护范围问题:相比仅覆盖面积不足美国国土1%的以色列“铁穹”,“金穹”须在更广阔区域内拦截远程弹道导弹、超音速武器及无人作战载具;(2) 对拦截更高速、更高飞行高度、且速度可能为音速数倍的携核弹头弹道导弹的能力需求;(3) 现行的地基中段防御系统(Ground-based Midcourse Defense, GMD)仅能在有限规模下为美国本土提供远程弹道导弹防护。尽管如此,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史蒂文·J·莫拉尼(Steven J. Morani)认为,“金穹”尽管在技术上构成巨大挑战,但国防部正与多家科技公司合作,致力于攻克这些问题以建设该体系。

其次,从财政层面。航天领域专家指出,成本革命使得建造反导防御屏障的可行性提高,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比制造进攻性核武器的成本更具竞争力。据一些估算,生产一枚洲际弹道导弹(ICBM)约需1.62亿美元,而制造一枚拦截导弹的成本仅约100万美元。民营航天公司的快速发展同样有助于降低将防御系统送入轨道的总体成本。2025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名为“大而美法案”的预算,决定拨款约250亿美元用于“金穹”建设。与此同时,唐纳德·特朗普在其2026财年预算提案中亦提出为该计划拨付453亿美元。初步计划显示,“金穹”部署总成本预计为1750亿美元,预计完工时间为2028年,并计划于2029年1月1日开始运行,以期在特朗普第二任期结束前投入使用。尽管拥有较大预算来源,但具体开支细节仍不明确,原因在于发射井与拦截器数量、地面站点与导弹部署位置尚未确定,计划的基本结构仍需进一步具体化。

第三,从制度层面。研究专家认为,尽管“金穹”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的政策优先事项,但该计划需在联邦各级政府间进行协调,并获得众议院与参议院的支持。近日,国防部长皮特·海格塞思(Pete Hegseth)已指示对2026财政预算方案进行重新审视,以把资金从既有项目转向特朗普政府的优先事项;同时,美国国会已有议员成立所谓的“金穹议员小组”,提议为该倡议投入数十亿美元,这为国会在政策、资金与国防能力上推进“金穹”提供了政治动员基础。

影响

在“金穹”计划披露后,白宫一再强调该系统仅用于“保护美国免受来自海外的导弹攻击”,但多国认为此举可能打破力量均衡并将世界推向潜在对抗。研究专家认为,“金穹”作为一套复杂体系,具有在导弹发射初期实施先发制人或在导弹刚离开发射台时即进行打击的能力,这引发若干大国的忧虑,并可能促成新一轮军备竞赛。美国的对手及其他国家可能被迫增加国防开支,重点投入新型导弹、核武器与突破性穿透技术的研发,或致力于建设具有相应防御与威慑能力的本土系统以应对安全威胁。俄罗斯与中国率先公开批评“金穹”:两国于2025年5月8日发表联合声明,强调“金穹”正在造成严重不稳定,并且在进攻性与战略防御武器之间模糊了界限——而这一界限恰是维护全球稳定的核心原则。两国同时警告称,以消灭发射台刚启动的导弹为目标的发展与运用,可能会把外层空间变成武装冲突的战场。

然而,另有研究专家认为,美国优先发展战略防御体系可能对将俄罗斯与中国拉回谈判桌、就导弹攻击性武器与核武器的限制问题进行对话产生必要压力——这一切可以以美国的导弹防御能力为切入点,基于各方对美国防御能力的共同关切来推进条约谈判。在这种情形下,“金穹”有可能成为谈判中的筹码;同时也可能巩固核威慑能力,使美国的对手重新评估其进攻核能力。俄罗斯总统发言人指出,美国发展“金穹”或将促使大国间就战略稳定问题恢复交流,为限制性武器条约的达成创造条件。历史亦表明,冷战期间战略武器扩充最终推动了相关控制条约的签署。因此,“金穹”对地区与全球的前景与影响仍需持续观察。(完)

作者:越南外交部美洲司 阮红光博士